报告摘要:
资金面研究的定位:传统投研框架的最后一块拼图,打通“逻辑→交易→股价”传导链
(1)传统宏观/策略/行业研究体系中,隐含的理想化假设是,市场参与者有能力、并始终沿着基本面逻辑进行定价交易。这种假设忽视了从逻辑到股价之间的传导,在增量资金偏弱的阶段,可能阶段性出现资金面不足以支撑基本面定价体系的情况。22 年以来,这种情况正逐渐常态化。
(2)A 股是交易定价的资产,而研究情绪面和资金行为,本质是从微观的价格形成机制出发,探讨资金以何种方式交易边际变化(判断股价的“斜率”),从而打通“逻辑→交易→股价”的传导链。
情绪投资的基本框架
情绪,指权益投资者的入市意愿,通过赚钱效应和流动性,能够和题材与个股之间形成传导。这些环节均可以被量化,亦有相对固定的传导模式。报告主要讨论以下三个环节:
①个股:交易属性、地位、与套利模式。
②题材:梯队、演绎模式、与交易策略。
③氛围:情绪、题材、个股的周期解构。
机构视角:在价值投资与情绪投资的交集当中,挖掘更小阻力、更可持续的趋势性机会
基于统计结论,在常态化的存量博弈与轮动格局当中,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绝大多数行业的持续性过短、不具备关注价值。结合情绪投资框架,机构投资者可以在板块或个股启动初期,识别其所处的交易阶段、提前判断行情的空间与持续性,并在两个阶段重点关注、以获得更好的持仓体验:
①轮动补涨阶段:主升阶段后,板块进入区间震荡,关注题材容量核心的补涨与波段低吸机会。
②趋势阶段:在大级别题材的二轮行情中,通过买入并持有策略,关注容量核心的周线级别趋势性上行机会。
风险提示:T+1、涨跌停制度取消,可能导致方法论框架失效;交易规则修改,可能导致方法论细节调整;历史经验并不一定适用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