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美国生猪养殖行业 发展之路,我们发现其在规模化加速期之初(1990s)也出现了当前中国养殖行业的规模不经济现象,直到养殖技术实现突破、迭代与渗透后,规模不经济的拐点才向外延伸。追根溯源,我们认为美国养殖行业间的分工设计,是其能够在快速扩张的同时保持技术渗透率较高的核心原因,从而实现有效规模边界的持续扩张。回看中国,前10%猪场的母猪性能已小幅高于美国,但由于疫病环境更复杂、管理半径更大,养殖各阶段死亡率较高,断奶效率低。因此,只有生物安全技术过硬、可复制性强的企业才有望获得更远的规模经济边界。
美国生猪养殖行业复盘:技术变革不断拓宽行业规模经济边界养殖技术的创新与渗透一次次拓宽了美国生猪养殖行业规模经济的边界。1960s,机械、化学与生物技术的应用开启了美国生猪养殖规模化进程,但1980s 时,行业养殖规模大于500 头时,成本下降幅度不再明显;在规模化加速初期(1990s),大量资本快速涌入,养殖规模快速提升,但随之而来的是死亡率、料肉比指标的恶化,行业养殖规模大于1300 头时,规模越大,单位成本越高,出现规模不经济现象。后续十年间,一系列养殖技术的发展与渗透(生物安全技术、饲喂技术、产房技术)拓宽了行业规模经济的边界,在2000s,行业养殖规模在高于5000头时,单位成本不再上升。2010s 至今,美国养殖技术不断更新迭代,行业养殖规模即使在高于12500 头时,单位成本的下降趋势依旧明显,规模经济效应更加明显。
美国养殖行业如何在规模化加速期快速实现技术渗透?
美国养殖行业在快速规模化的过程中实现了资本主体与技术主体的分工,技术渗透率长期领先行业。在以史密斯菲尔德为代表的“公司+农户”模式下,先行整合的屠宰企业作为资本主体收购优质母猪场产能,将技术含量较低的育肥环节交由育肥户,自身投资于资本密集型的育种技术,以此提高养殖部门的基础性能;在以pipestone 为代表的“猪场托管”模式下,pipestone等技术服务公司大多脱胎于兽医诊所,基本脱离资本投入与产能扩张的环节,专注于养殖技术的研究,这构建了pipestone 突出的专业化养殖水平。2013-2019 年,pipestone 在中国的母猪PSY 为27.4-28.7 头,大幅领先于行业14.3-19.7 头的水平;在美国的母猪窝均断奶数为11.0-12.0 头,也明显领先于行业10.1-10.7 头的水平。
如何看待中国与美国养殖行业技术水平差距?
中国养殖行业近年来各项养殖技术指标进步迅速,优秀猪场的繁育指标已小幅反超美国,2022年中国养殖效率前10%猪场窝均活仔数为15.41,而美国前10%猪场窝均活仔数为14.89。但由于疫病环境更复杂、规模企业管理半径更大,中国养殖过程中的猪只死亡率较高、断奶效率较低,仔猪的出生-断奶存活率方面,2022 年中国养殖效率前10%猪场为81.3%,而美国前10%猪场为89.6%,育肥猪存活率方面,2022 年中国行业整体为88.8%,美国为95.0%。我们认为只有在生物安全领域不断创新,成本控制能力过硬,才有望获得更远的规模经济边界。
风险提示
1、过往复盘不代表未来表现,数据统计过程中的样本偏差或对研究结论有所影响;2、中美生猪养殖结构或存在差异,动物疾病环境也有所不同;3、原材料玉米,豆粕等价格因极端天气或地缘政治原因出现大幅上涨;4、企业成本易受到疫病干扰出现短期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