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点:
公司公告:2023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8.76 亿元,同比下降26.33%;归母净利润30.44 亿元,同比下降53.94%;扣非归母净利润18.98亿元,同比下降56.64%。全年毛利率28.00%,净利率21.22%,分别同比-7.6pct/-12.56pct。单四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50 亿元,同比下降15.64%;归母净利润3.71 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2.74亿元,分别同比-66.09%/-64.94%。单四季度毛利率25.81%,净利率11.13%;分别同比-7.35pct/ -16.86pct,业绩符合预期。
费用率增加摊薄利润。根据公司公告,全年资产处置收益9.35 亿元,较2022 年下降了16.38 亿元,推测主要为铑粉处置的减少。其中Q4 资产处置收益仅0.80 亿元,预计未来资产处置损益将继续减少。
全年销售/ 管理/ 研发/ 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16%/4.72%/3.49%/1.56% , 分别同比+0.38pct/1.33pct/0.63pct/0.24pct,四项费用率均有所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四季度财务费用1.47亿元环比,同比增加了0.46 亿元,或系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汇兑损失增加。
粗纱制品维持增长,以成本与产品结构优势支撑销量。根据公司公告,2023 年粗纱及制品销量248.14万吨,增长17.58%,粗算Q4 粗纱在65 万吨左右;我们粗算公司全年粗纱单吨盈利在650-700 元之间,Q4单吨盈利或在450 元左右。公司在行业景气度下行的情况下仍然实现销量增长,体现了公司行业头部成本与规模以及产品结构的优势。电子布销量维持高增长。根据公司公告,电子布全年销量8.36 亿米,2022 年为7.02 亿米,2023 年同比增长19.09%,我们粗算公司全年电子布单位盈利0.25 元/米,四季度单位盈利或在0.2 元/米。电子布销量创历史新高,电子布是公司高端产品的代表,在2023 年消费电子相对弱势的情况下,公司电子布继续维持增长,中国巨石在7628 电子布具备较强的成本优势,支持公司持续开拓市场。
短期关注行业涨价进程。根据玻纤工业协会,近期玻纤部分品种提价100-200 元/吨,成本支撑、新增产能减少、需求端的边际改善或为主要原因,短期关注此次涨价能否扩展到其他品种,以及涨价的持续性。长期关注公司成长性。产品结构上,公司持续提高热塑、风电纱、电子布等附加值与壁垒均较高的品种比例,综合毛利率有望随之改善;应用场景上,公司为海上风电、光伏边框、汽车电池盒、氢气储罐等新兴场景提供解决方案,拓展玻纤产品的应用;产品性能上,公司不断精进配方,E9 等高模量纱逐渐推广,产品性能进一步提高,成本亦有下降空间;产能上,公司2024 年预计新增九江线、淮安一线/二线,预计40 万吨产能,产量有望进一步增长。
管理层接班,管理理念一脉相承。年报同日,公司公告创始人、第二大股东、总经理张毓强先生辞去总经理职务,继续担任公司副董事长及董事会专门委员会职务;同时公司聘任杨国明作为公司总经理。
杨国明先生从1994 年大学毕业即进入中国巨石工作,从基层做起,扎根在公司30 年,2014 年起担任巨石集团总裁,全面负责公司的经营管理。此次调整属于水到渠成,张毓强先生继续以副董事长的身份为公司提供战略决策相关的支持,杨国明先生交班后公司管理层理念一脉相承。
投资分析意见:考虑到公司主营产品玻纤景气度较弱,下调公司2024 年归母净利润至24.29 亿元(前值为66.02 亿元),新增2025-2026 年预测,预计2025-2026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77、35.89亿元,当前市值对应PE 分别为16、13、11 倍,可比公司中材科技、山东玻纤、再升科技2024 年平均PE 估值为21 倍(Wind 一致预期),给予公司2024 年PE 估值21 倍,对应当前市值上行空间约31%,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需求恢复不及预期,行业供给增加超预期,新兴领域增长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