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点:公司公布2023 年年度报告,2023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53.61 亿元,同比增长5.9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8.16 亿元,同比增长3.59%,扣非后的净利润164.39 亿元,同比增长4.06%,基本每股收益5.36元。公司同时公布了23 年度利润分配预案,拟每10 股派发现金红利16.25 元。
多项目产能投放推动产销提升,公司业绩小幅增长。公司业务包括聚氨酯、石化业务和新材料三大类。2023 年,国内外宏观经济面临一定压力,公司各产品下游市场整体需求较弱,市场竞争加剧。在此情况下,公司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持续提升全球化运营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同时,福建万华MDI、TDI 和苯胺以及聚醚、PC 等多套装置投产,推动了公司主要产品产销的提升,带动了业绩的小幅增长。
2023 年,公司聚氨酯系列产品销量489 万吨,同比增长16.93%,实现收入673.86 亿元,同比增长7.14%;石化系列产品销量472 万吨,同比增长4.02%,实现收入693.28 亿元,同比下滑0.44%;精细化学及新材料系列产品销量159 万吨,同比增长67.84%,实现收入238.36亿元,同比增长18.42%。产品价格方面,2023 年聚氨酯系列产品价格整体呈下行趋势,根据卓创资讯数据,纯MDI 和聚合MDI 市场均价分别为20099 元/吨和15989 元/吨,同比下滑2.95%和7.72%。石化产品整体亦以下降为主,其中丙烯、丁二烯、MTBE、正丁醇、丙烯酸和丙烯酸丁酯均价分别为6959、8432、7221、7941、6281和9235 元/吨,同比分别下跌10.13%、5.44%、1.59%、7.38%、38.48%和21.64%。在产品价格下跌的情况下,公司以量补价,推动了收入的增长。2023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53.61 亿元,同比增长5.92%。
主要原材料中,纯苯均价7250 元/吨,同比下跌10.77%,5000 大卡煤炭均价851 元/吨,同比下跌25.09%,丙烷均价575 美元/吨,同比下跌21.98%。丁烷均价577 美元/吨,同比下跌21.39%,跌幅总体大于产品价格的下跌幅度。
盈利能力方面,在产品与原材料价格共同下跌的影响下,公司全年综合毛利率16.79%,同比提升0.22 个百分点。其中聚氨酯系列毛利率27.69%,同比提升3.24 个百 分点,石化系列毛利率3.51%,同比下降0.23 个百分点,精细化学品及新材料系列毛利率21.42%,同比下降6.21 个百分点。聚氨酯系列产品景气有所提升,推动了公司全年盈利能力的下滑。
总体来看,2023 年受下游需求不足影响, 公司产品整体价格承压。在新产能投放的推动下,公司以量补价,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实现了营业收入和利润的增长。
2023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53.61 亿元,同比增长5.9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8.16 亿元,同比增长3.59%,扣非后的净利润164.39 亿元,同比增长4.06%,
MDI 与石化业务仍有增量,未来有望逐步复苏。2023 年以来,聚氨酯海外需求保持较快增速,国内需求亦稳步回升。随着我国以旧换新等刺激政策的逐步实行,聚氨酯需求有望继续复苏,推动行业景气的上行。未来公司的聚氨酯与石化业务供应仍有增量,福建万华将通过技改,将MDI 年产能由40 万吨提升至80 万吨,TDI 年产能由25万吨提升至33 万吨。此外乙烯二期项目预计年内建成投产,项目产能120 万吨,产品包括乙烯、丁二烯、聚烯烃弹性体POE 等。随着石化产能规模的提升,产业链协同效果也不断增强,能够为公司新材料业务提供原料供应,提升公司的综合优势。
新材料品类不断丰富,前景广阔。近年来公司在高端化工新材料方面持续获得突破,自主研发的异氰酸酯固化剂、聚醚胺、甲基胺、卡波姆装置一次性开车成功。医疗用PMMA 新产品开发成功,销量逐步提升。XLPE、MS 树脂等中试开车,为工业化做好储备。此外,公司将电池材料业务作为第二增长曲线,建立了电池材料生态圈。三大电池负极材料快速推进,电池化学品持续工艺创新。未来公司的新材料业务发展潜力广阔,推动公司从全球聚氨酯龙头向新材料巨头迈进。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公司2024、2025 年EPS 为6.24 元和7.48 元,以3 月20 日收盘价77.88 元计算,PE 分别为12.49 倍和10.41 倍。考虑到公司的发展前景,维持公司“买入”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公司新项目进展低于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