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高管解读Q4财报:新品明年底将投产 感谢宁德时代比亚迪松下LG

特斯拉今日公布了2023财年第四季度财报:总营收为251.7亿美元,同比增长3%。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79.28亿美元,同比增长115%;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24.85亿美元,同比下滑39%。

第四季度,特斯拉营收和利润均低于分析师的预期。根据LSEG所调查分析师的平均预期,特斯拉第四季度营收将达到256亿美元,每股摊薄收益有望达到74美分。

  详见:特斯拉第四季度营收251.7亿美元 经调净利润24.9亿美元

财报发布后,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CFO瓦伊巴夫·塔尼亚、动力和能源工程高级副总裁德鲁·巴格利诺、投资者关系主管马丁·维查等高管对财报进行了解读,并回答了分析师提问。

以下为本次电话会议分析师问答环节主要内容:

个人投资者:特斯拉的新一代紧凑型电车将移至奥斯汀超级工厂生产。从这个角度来考虑的话,管理层认为新产品上市的时间表是否会有所提前?我们是否有望在2025年看到特斯拉新一代平台产品?

埃隆·马斯克:我是一个特别乐观的人,说话做事不会有所保留,也不会毫无根据。我不希望大家太过震惊或是过于期待,但总的来说我对新产品的发布时间表持乐观态度。按照目前时间表显示,特斯拉新品将于2025年年底(2025年下半年的某个时间节点)开始投产,但这也只是当前的情况。

目前,我们有非常多的新技术,其中许多是革命性的制造技术。我们之所以选择在特斯拉得州超级工厂开启这条新的、革命性的产品生产线,原因在于我们需要工程师在生产线上时刻待命。要知道,产品不是现成的,不会凭空出现。对特斯拉工程人员来说,相比其他地区的超级工厂,在奥斯汀超级工厂生产、生活、时刻待命会更容易一些。

按照目前计划,我们的新产品预计将于明年下半年投产。产能爬坡肯定很有挑战性,说实话我们几乎快睡在工厂里了。但我坚信,一旦生产线正式投产,它将远超全球其他现有制造技术,甚至可以说是质的飞跃。但大家也知道,想要预测产能爬坡的S曲线并不容易,往往最初阶段速度会很慢,但随着时间的推进后期又会呈指数级增长。但具体的时间点我确实无法给出预测,我们也不会在这方面为大家提供任何预测数据。总而言之,我们会在明年投产。

个人投资者:影响特斯拉4680电池实现百万周产能的主要障碍有哪些?管理处预计何时能实现这一目标(4680电池实现百万周产能)?

德鲁·巴格利诺:首先,我想澄清一点:我看到有消息称4680电池的产能限制、影响了Cybertruck(特斯拉皮卡)的产能爬坡,事实并非如此。现阶段来看,4680电池产量是处于领先状态的,我们实际上有数周的成品库存。我们的目标是保持现阶段状态,不仅是为了Cybertruck生产不受影响,同时也是考虑到了未来的其他产品。正如刚刚埃隆所说,4680电池的产能爬坡过程也是一条S曲线,具体的时间节点其实很难预测,我在这里能为大家提供的也只是我们的目标。

埃隆·马斯克:这个问题确实很复杂。市面上有许多公司只生产电池,生产电池就是他们的全部工作;而特斯拉与他们完全不同。我们多管齐下、全方位开展工作,比如研发了很多突破性技术。但对于4680电池,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虽然它看起来只是一个直径46毫米、高度80毫米的电池,但它本身却蕴藏着惊人的新技术。

德鲁·巴格利诺:确实如此。在第四季度,我们的团队将得州超级工厂原本生产Model Y电池的一号生产线转为生产Cybertruck电池,因而带来10%的电池产能提升。与其他重要新产品推出时一样,我们工厂的工程团队通力合作,将新产品的质量、生产流程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此外,一季度我们的关注重点也放在成本与产能方面。

目前,我们有一条生产线、一条装配线持续运行,另有两条装配线用来提高产能、做改进试验、调试设备。今年三季度我们还将再建设、安装四条生产线。我相信毫无疑问,今年于我们而言将是重要的产能增长年。

埃隆·马斯克:我还想强调一点:我们希望加大特斯拉供应商的订单量。我并不是说要更换供应商,而是希望补充更多的供应商。我们一直对特斯拉的供应商心怀感激:松下一直是我们合作时间最长的供应商,同时也是一家特别了不起的企业;此外,我还想感谢宁德时代(CATL)、LG、比亚迪(BYD)等。

个人投资者:之前埃隆表示,如果无法保证25%的投票权,他对特斯拉在人工智能(AI)及机器人领域的技术发展前景保持担忧。对此,散户股东是否应该有所困扰?

埃隆·马斯克:我来解释一下我这样说的原因。在我看来,我相信摆在特斯拉面前的是一条有着巨大潜力、巨大能量的成为AI与机器人领域巨头的道路。我的担忧在于,我不是想控制公司,而是现阶段我对公司的影响力太小,随便一个股东咨询公司都可能把我踢出局。我们在机构股东服务(institutional shareholder services)方面遇到了许多困难与挑战,我将他们称为ISS。这些机构股东服务组织里有很多人,他们的意见并不利于公司发展,也很不切实际。

所以我需要在公司中拥有足够的话语权与影响力。在我看来,公司的理想状态应该是建立双股权结构。我这么说并不是想得到什么额外的经济收益,我只是希望能够有效管理这些先进、强大的技术。25%只是一个粗略数字,它并不足以让我完全控制公司。如果哪天我发疯了,或是决策失败了,股东们依然保有将我逐出公司的权利。我需要的只是在公司拥有足够强大的影响力,而非控制力,这才是我的目标所在。如果能实现这点那就太好了。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