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证券:比亚迪(002594)高端化初战告捷,原材料降价提升盈利能力,维持“增持”评级

长城证券:比亚迪(002594)相较于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等方面的突出表现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好的交通出行体验,未来发展空间较大。公司作为行业龙头,产品矩阵丰富,几乎覆盖了市场上已有的全品类车型。即使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日益加剧,公司基于自身长期的技术积累和生产经营能力,仍能从容面对。我们预测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7.8亿元、411.8亿元、569.0亿元,对应PE分别为26倍、18倍、13倍,维持“增持”评级。

事件:10月17日,公司发布2023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预告2023年前三季度净利润205-225亿元,同比增长120.16%-141.64%,扣非净利润183-202亿元,同比增长118.78%-141.49%;其中2023年第三季度净利润95.46-115.46亿元,同比增长67.00%-101.99%,扣非净利润86.05-105.05亿元,同比增长61.29%-96.90%。

优势价格带产品销量稳步提升。2023年前三季度总销量为207.96万辆,同比增长75.48%。从结构上看,王朝网/海洋网销量分别为106.40/91.23万辆,两者几乎平分秋色;插混/纯电车型销量分别为102.18/104.84万辆,集团坚持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两条腿、齐步走」战略效果显著。2023年第三季度销量为82.40万辆,同比/环比增速52.96%/17.12%。消费端,三季度促销政策持续叠加暑期、中秋、国庆等出游热度高,车市消费增长较好。销售端,第三季度公司王朝网最热销车型为秦(9.98-14.58万元起)和元(13.98-16.78万元起),销量分别为13.48/9.70万辆,其中秦PLUS和元PLUS分别位居三季度10-15万元价格带汽车销量第一和第四;海洋网最热销车型为海鸥(7.38-8.98万元起)和宋PLUS(15.48-21.88万元起),销量分别为10.29/10.96万辆,其中海鸥表现优异,三季度销量环比上升165.26%,5-9月销量月复合增速达到29.40%。前三季度公司20万元以下车型共销售157.68万辆,该价格带市占率为15.09%;第三季度公司20万元以下车型共销售64.12万辆,该价格带市占率达到16.23%,公司优势价格带产品地位进一步稳固。

高端化战略稳步推进助力公司转型。腾势:腾势品牌三季度贡献销量3.58万辆,其中腾势D9销量3.14万辆(价格33.58-46.58万元),腾势N7(价格30.18-37.98万元)和N8(价格31.98-32.68万元)分别于2023年7月和8月相继上市。方程豹:2023年8月25日,方程豹豹5与豹8同时亮相成都车展,方程豹豹5现场正式发布并开启盲订,盲订价格区间为30-40万元,高配“低价”点燃全场。豹5在推出后已经破圈,打破了原有的越野细分市场局限进入了城市SUV领域。仰望:9月20日,仰望U8豪华版正式上市,售价109.8万元。截至10月22日,仰望U8豪华版订单已超3万辆,仰望U8越野玩家版也将于晚些时间启动交付。9月28日,仰望汽车全国首店在上海外滩正式开业,其在北京、杭州、成都、西安等多个城市的门店也将于10月陆续开业。目前,全国已有超过70家仰望直营门店正在建设中,首家仰望中心店将落地北京。今年内,仰望将在全国40余个城市开设超过90家直营门店,实现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全覆盖。随着三季度腾势、仰望、方程豹等品牌新车陆续发布,公司高端化战略稳步推进,预计未来公司高端车型将逐步上量助力公司高端化转型,有力支持公司业绩增长。

出口增量支持销量增长。2023年三季度公司出口新能源乘用车7.12万辆,同比/环比激增322.64%/100.28%,远超同期行业出口增速(同比39.48%/环比11.86%,按狭义乘用车口径统计)。7-9月公司分别出口1.82/2.50/2.80万辆,持续刷新单月出口最高销量记录,三季度出口销量行业占比达到7.78%。行业层面,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是中国产品竞争力提升、欧美市场的突破及俄乌危机下的俄罗斯市场的国际品牌全面被中国车替代,尤其是中国的新能源出口竞争力提升带来的出口增量巨大。公司层面,公司拓展东南亚、拉美地区战略初显成效,新能源乘用车目前已覆盖日本、德国、澳大利亚、巴西、阿联酋等55个国家及地区。公司海外畅销车型BYDATTO3(元PLUS)在泰国、以色列、新西兰等国家多次获得纯电动汽车销冠;海豚在巴西市场上市不到4个月销量已超过5000台,成为当地最畅销的纯电动车型。9月,公司在尼泊尔发布BYDDOLPHIN(国内命名为海豚);10月,公司在智利圣地亚哥发布海豹。海外建厂方面,7月 比亚迪 宣布将在巴西设立由三座工厂组成的大型生产基地综合体,包括一座主营电动客车和卡车底盘的生产工厂、一座新能源乘用车整车生产工厂和一座专门从事磷酸铁锂电池材料的加工工厂,新能源乘用车计划年产能15万辆。

原材料降价增强公司盈利能力。三季度电池级碳酸锂均价24.25万元/吨,同比下降49.77%,环比下降4.72%,预计原材料降价叠加规模效应增强及产业链优势将显著降本增效,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投资建议:相较于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等方面的突出表现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好的交通出行体验,未来发展空间较大。公司作为行业龙头,产品矩阵丰富,几乎覆盖了市场上已有的全品类车型。即使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日益加剧,公司基于自身长期的技术积累和生产经营能力,仍能从容面对。我们预测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7.8亿元、411.8亿元、569.0亿元,对应PE分别为26倍、18倍、13倍,P。2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车车型迭代升级较快、赛道竞争激烈、其他车企降价、智能化程度有待提升。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