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证券:我们调整公司业绩,预计多氟多(002407)公司2023 年-2025 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47.92、191.68、245.72 亿元(前值为162.59、213.40、270.83 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9.21、12.07、16.79 亿元(前值为20.59、25.54、30.70亿元),对应PE 分别为19、15、10 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事件描述
8 月30 日晚间,公司发布2023 年半年报,2023H1 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2.68 亿元,同比降低80.8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27 亿元,同比降低83.59%。基本每股收益0.25 元/股,同比降低80.92%。
2023H1 业绩有所承压,Q2 单季度盈利能力环比回升显著2023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2.65 亿元,同比降低12.65%,实现归母净利润2.68 亿元,同比降低80.8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27 亿元,同比降低83.59%。公司上半年业绩下滑较多,主要是由于公司主营产品六氟磷酸锂的售价大幅下降,导致整体毛利率下降。单季度来看,2023Q2,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59 亿元,同比下滑76.30%,环比增长44.5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42 亿元,同比降低77.92%,环比增长67.06%。公司二季度归母净利润环比改善,一方面是六氟磷酸锂市场价二季度环比回升,另一方面是由于公司二季度加快产能释放节奏,六氟磷酸锂产销量进一步提升。我们认为,短期来看,六氟磷酸锂行业的整体盈利能力主要取决于原材料碳酸锂的价格走势;中长期来看,六氟磷酸锂行业的盈利能力将逐步分化,龙头公司凭借规模化优势、自身工艺和成本的优化有望逐步提升市占率和盈利能力,未来行业集中度或进一步提升。
锂电新材料产能+品类双提升,保障公司长期盈利能力公司锂电新材料体系目前包含三种主要产品:六氟磷酸锂、双氟磺酰亚胺锂和六氟磷酸钠。六氟磷酸锂方面,公司自主研发和改进相关工艺,通过工业级碳酸锂、无水氟化氢、三氯化磷法制备高纯晶体六氟磷酸锂,使得该产品在纯度、品质、稳定性和成本等关键指标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截止至2023.06,公司已经具备6.5 万吨高纯晶体六氟磷酸锂的生产能力,客户涵盖国内主流电解液厂商,并出口韩国、日本等国家,产销量位居全球前列。双氟磺酰亚胺锂方面,公司现已成功开发新一代技术路线,该产品的生产成本开始大幅下降,未来有望迎来新的发展空间。
公司目前已具备千吨级产能,新建1 万吨双氟磺酰亚胺锂项目一期已经开工,预计将于2024 年建成投产。六氟磷酸钠方面,公司已经成功实现产业化量产,目前具备千吨级产能且随时能实现与六氟磷酸锂产能的快速切换。同时,公司提供钠离子电池电解液相关研发服务,客户已经涵盖所有主流钠离子电池和电解液厂商。未来随着钠离子电池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六氟磷酸钠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电子化学品产能加速释放,打造公司业绩新增长极公司近年来加大对电子化学品的投入,目前已经形成了以电子级氢氟酸为核心,电子级硅烷为辅助,纳米硅粉、硅碳复合材料、高纯氟气、电 子级硝酸、电子级硫为补充的完善的产品体系。电子级氢氟酸方面,公司是国内首批突破UPSSS 级(G5 级别)氢氟酸生产技术并具备相关生产线的企业,也是全球少数具备高品质半导体级氢氟酸的企业之一。
目前公司已经和众多国内外知名半导体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且通过了台积电(TSMC)认证,实现了稳定供货,未来市场空间广阔。公司现具备年产6 万吨电子级氢氟酸的产能,其中半导体级2 万吨;年产3 万吨超净高纯电子级氢氟酸(Grade 5 级别)二期项目已全面开工,未来将陆续投产。电子级硅烷方面,公司自主研究开发出四氟化硅还原法,经过多级精馏提纯后得到高纯电子级硅烷(6N 级),广泛应用于半导体芯片、TFT 液晶显示器、光伏行业、高端制造业等战略新兴产业领域,是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制备纳米级硅粉的原料,现具备年产4000 吨产能。此外,公司还掌握了纳米硅粉、硅碳复合材料、高纯氟气、电子级硝酸、电子级硫酸等一系列电子化学品生产工艺,部分产品已经实现批量销售,生产和工艺均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投资建议
随着公司各类电解质锂盐和电子化学品的快速放量,公司长期业绩有保障。短期来看,考虑到六氟磷酸锂价格从高位逐步回归至合理价位,我们调整公司业绩,预计公司2023 年-2025 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47.92、191.68、245.72 亿元(前值为162.59、213.40、270.83 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9.21、12.07、16.79 亿元(前值为20.59、25.54、30.70亿元),对应PE 分别为19、15、10 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成本的升高;
(2)客户验证进度不及预期;
(3)产能释放进度不及预期;
(4)下游需求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