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MSCI学习剔除股票

明晟公司发布半年度指数评估结果,将实施纳入A股扩容的第三步,将指数中所有大盘A股(包含符合条件的创业板标的)在MSCI新兴市场指数中的纳入因子从15%增加至20%,同时将中盘A股(包含符合条件的创业板标的)一次性以20%的纳入因子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11月26日收盘后生效。

扩容正式生效后,中国A股在MSCI中国指数和MSCI新兴市场指数中的权重将分别达到12.1%和4.1%。

成分股动态变化

MSCI11月半年度调整显示,MSCI中国全流通指数中将有62只新增和20只剔除。同时,MSCI中国小盘全流通指数中将有330只新增和37只剔除。

关于MSCI指数的新闻,还有各种详细解读,最近几天已经霸屏所有财经媒体了。市场几乎是一致看多,今天市场早盘的表现也能说明这一点。虽然最终总体的表现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但是MSCI最新纳入的中盘股,今天表现比较抢眼。

由于中盘A股的纳入因子一次性达到20%,相当于一步完成大盘A股的多次调整,因此市场预期,外资会在短期内集中流入这些中盘股。而本次纳入的中盘股,元器件、科技、软件等行业权重较大,因此今天这类个股板块涨幅较大。

今天要聊的并不是继续吹捧MSCI概念股有多好,而是看一个MSCI处理成分股的细节。从公告上看,全流通指数剔除了20只个股,而小盘全流通指数则剔除了37只个股。

为什么剔除

MSCI各类指数成分股,是作为国际投资者参考目录而制定的,因此本身在选择标的的时候会有严格的标准。本次被剔除的股票,都是因为某项指标不达标导致的,包括以下几点:

一、业绩不达标;二、负债比例过高;三、市场流通性差;四、触碰到外资持股的最高上限。

上述四点,前两点是针对企业运营风险的指标,而后两项是针对流动的指标。

你可能会想,某些企业业绩不好,可能是正在转型阶段,未来潜力很大,负债较高,可能是因为处在快速扩张的时期。如果仅凭这两个指标就把一些股票剔除,是不是有些武断呢?

确实,按照这个标准一刀切下去,可能会错过一些潜在的好股票。但是,对于MSCI来说,降低风险才是最重要的。对于绩差或者债务比例过大的企业,超过90%都不会有什么好的下场,对于投资机构而言,为了10%的可能性而冒着90%的风险,是非常不划算的。

除此之外,二级市场不同于一级市场。对于一级市场,或者说初创企业而言,可能成功率只有1%,但是回报可能超过千倍,对于风投机构而言,冒着99%的风险博取千倍的收益,是非常划算的。但是二级市场,冒着90%的风险,就算选中能翻盘的企业,也不会有太高的回报。因此,直接一刀切放弃这部分企业,反而是最好的策略。

流动性指标,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更为陌生。如果资金的体量较小,在股票市场确实能做到“随时买卖”,但是资金体量一大,就不得不考虑流动性的问题。比如,A股里的一些僵尸股,全天成交量就百万出头,如果你手中有千万级别的资金,就算每天所有出售的股票都被你一人买走,完成资金的配置也需要十几天。在瞬息万变的资本市场,这是不能容忍的时间周期。

选股之前,先剔除差股

这个选股思路,其实同样适用于普通投资者。A股中,各细分行业龙头或者绩优成长股,占比大约20%左右,对于那些业绩不好,或者有其他问题的股票,直接放弃深入分析是最佳策略,毕竟人的时间是有限的,为了一些问题股而花时间精力研究,这么做非常不值得。

而流动性的问题,同样也要重视。对于绝大多数普通投资者而言,流动性可能不是问题。但是个股想要走出好的行情,获得大资金青睐是必要条件,流动性制约的就是这种大资金入场的可能性。既然大资金都没有入场的可能,那么放弃这类僵尸股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目前A股上市企业已经超过3700家,哪怕每天不吃不喝分析十份年报,一年到头也不可能分析完所有企业,更何况还有季报、半年报,各种突发新闻等等。大刀阔斧地放弃一些有问题的企业,才更有可能选到好股票。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