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开展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0%

9月9日,央行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9月9日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0%。Wind数据显示,今日有20亿元逆回购到期,因此当日完全对冲到期量。

央行开展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0%

资金面方面,银行间市场资金面仍基本平衡,月初机构加杠杆力度仍高,隔夜回购加权利率缓步连升。交易员表示,进出口数据明显走弱,基本面压力有增无减,只要汇率贬值幅度在可控范围内,货币政策依旧会以稳增长为先,中期来看相对宽松的政策取向还将延续,资金价格仍会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低位波动,即便中枢有所抬升也将是温和的过程。

中信固收称,8月央行调降OMO、MLF利率,LPR报价也随之下行。在这一有力的政策刺激下,9月不会继续降息,换言之,降息工具进入了“冷却期”。然而,货币政策依然面临着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双重压力,在当前背景下,我们认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仍有较大的落实空间,或将成为最优选择。假设今年下半年有3000亿再贷款额度被使用,将有助于“宽信用”“稳增长”目标推进,也会通过基础货币投放的渠道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央行副行长刘国强9月5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当前中国货币政策的空间还比较充足,政策工具丰富,既不缺价格工具,也不缺数量工具。要进一步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指导性作用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将存款利率下降效果传导到贷款端,降低企业融资和个人信贷成本。保障房地产合理融资需求,合理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依法合规加大对平台经济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促进平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的19项接续政策措施,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其中包括:增加3000亿元以上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依法用好5000多亿元专项债结存限额;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和传导效应,降低融资成本;核准开工一批基础设施等项目;出台措施支持民营企业、平台经济发展;允许地方“一城一策”运用信贷等政策,合理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支持中央发电企业等发行2000亿元债券,再发放100亿元农资补贴。

日前央行召开部分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强调,主要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大型银行,要保持贷款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增加对实体经济贷款投放,保障房地产合理融资需求,依法合规加大对平台经济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政策性开发性银行要加大对网络型基础设施、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国家安全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相关项目的支持力度。

8月LPR降息靴子终落地,大方向上未脱预期,只是一年期降幅较小。8月LPR报价下调,1年期LPR报3.65%,上次为3.70%;5年期以上品种报4.30%,上次为4.45%。市场人士认为,此次LPR调整稳地产目的明确,彰显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下定向支持楼市是当前降息政策的重点,推动房地产市场企稳已成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关键所在。

此前央行意外调降政策利率。央行8月15日将一年期MLF和七天期逆回购利率同时下调10个bp至2.75%和2.0%,这是央行时隔7个月来再度下调MLF和公开市场逆回购利率,2022年1月17日1年期MLF和7天期逆回购中标利率均下降10bp分别至2.85%、2.10%,此后公开市场MLF和逆回购操作利率连续六个月持稳。

央行发布《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下一阶段将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主动应对,提振信心,搞好跨周期调节,兼顾短期和长期、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更高质量的支持。

央行召开2022年下半年工作会议,强调要保持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实体经济的贷款投放,保持贷款持续平稳增长;引导实际贷款利率稳中有降。稳妥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保持房地产信贷、债券等融资渠道稳定,加快探索房地产新发展模式。开展宏观审慎压力测试,出台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评估办法,对金融控股公司开展全方位监管。加快推动柜台债券市场发展,统一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对外开放资金管理政策。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称,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着力稳就业稳物价,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力争实现最好结果。会议指出,财政货币政策要有效弥补社会需求不足。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支持地方政府用足用好专项债务限额。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用好政策性银行新增信贷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基金。要稳定房地产市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压实地方政府责任,保交楼、稳民生。

滚动至顶部